说起光伏这个行业,最近真是热闹得很。你可能也听说了,6月底到7月初这段时间,从《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到中央财经委会议,再到工信部召集14家光伏巨头签署产能自律书,这一连串的动作下来,市场上的声音也是五花八门。有人说这次不一样了,光伏终于要摆脱内卷泥潭;也有人说这不过是又一轮政策秀,实际效果还得打个问号。
其实仔细想想,这次确实有些不同寻常的地方。过去咱们总是看到各种政策文件,但这回不仅规格更高,而且直接触及了光伏产能过剩背后那个最敏感的问题——地方招商引资的灰色地带。你想啊,地方政府为了GDP数字好看,往往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大力扶持光伏项目,结果呢?产能越来越多,价格越打越低,企业利润薄得跟纸片似的。
据说在那次座谈会上,部长听完三家毛利率已经跌破3%的头部企业汇报后,当场就表态了:"低价无序竞争必须终结,落后产能清退纳入政治任务!"这话听起来是不是很有分量?可问题是,说归说,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了。
你要知道,中国光伏产业是全世界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这就像是让市场这匹野马既要奔跑又要听话,难度可想而知。现实中不可能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一纸令下就把不符合条件的产能全部关停,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还是要遵守的。
最近业内传得沸沸扬扬的硅产能整合方案,听起来倒是挺有意思。说是要让硅料龙头企业联合成立平台公司,通过承债式收购的方式把过剩产能给消化掉。这个想法不错,但真要操作起来,那可是千头万绪的事情。谁来当这个出头鸟?股权怎么分配?收购后的落后产能是直接关闭还是升级改造?最关键的问题是,谁来为这笔账买单?
咱们来看看现在的实际情况。目前多晶硅的工厂库存已经超过27万吨,按照前五个月月平均消费量9.67万吨来算,就算完全停产,消化这些库存也需要差不多3个月时间。可现实是什么呢?多晶硅产能利用率只有35%左右,也就是说有六七成的产能都在那儿闲着。更要命的是,现有产能已经达到327万吨,在建和新增产能还有96万吨。这么大的体量,真要去库存的成本得有多高?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硅料期货价格最近不是涨得挺猛吗?其实啊,这主要还是市场对政策预期的反应,并不是真正的需求拉动。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强预期,弱现实"。一季度的抢装潮过后,下游需求其实是在放缓的,加上丰水季来了,一些企业开始复产,库存压力反而越来越大。
那么问题来了,光伏这次真的会不一样吗?说实话,答案没有那么乐观。反内卷说到底是个成本问题,面对现在产能比需求高出一到两倍的过剩局面,纯市场化的反内卷成本是否真的可以承受,这确实值得商榷。
不过话说回来,二级市场的表现总是跑在基本面前头的。当下的光伏股票已经充分反映了各种悲观情绪,一旦政策能够持续推进,市场还是值得期待的。
如果你想参与这波光伏反内卷的机会,最简单的策略就是忘掉基本面,纯粹把这当做政策驱动的行情来看待。那么选择方向就很清晰了——要么选择政策最关注的,要么选择政策最容易见效的。
前者主要是硅料板块,因为过剩最严重,政策关注度也最高,加上此前表现最糟糕,位置够低,一旦政策持续发酵,机会还是值得期待的。后者则是光伏玻璃、光伏胶膜这些环节,市场集中度高,反内卷难度相对较低。
当然了,如果你风险偏好比较低,更希望有基本面支撑,那可以考虑BC产业链这类机会。毕竟一旦成本逐步逼平TOPCon技术路线,还是有些阿尔法机会的。
最终会怎样发展,咱们还是且走且看吧。如果政策不及预期,那就还是老样子,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这次到底会不会不一样,时间会给出答案。
#热点观察家第6期#
融胜配资-低息配资炒股网-股市杠杆操作-配资炒股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