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时分:曾经的奢华地标喜来登,如今何以沦落至此?
曾经,在一二线城市的婚宴上,轻描淡写一句“喜来登”,便能引来宾客艳羡的目光。如今,同样的提及,或许只会换来一句淡淡的“哦,那家老酒店啊?” 昔日闪耀的国际五星级酒店品牌,如今却在广东市场以白菜价出售:中山喜来登暑期每晚房价不足350元,甚至比亚朵还便宜;佛山、惠州门店房价也跌破500元,与全季酒店正面竞争客源。价格的断崖式下跌背后,是地标酒店摘牌、业主巨额亏损、口碑急剧下滑的连环溃败。
一、价格崩塌:五星招牌贴地飞行
打开携程,搜索“广东喜来登”,映入眼帘的价格令人咋舌:中山喜来登三天两晚套餐仅售699元,平均每晚不到350元;佛山顺德店起价487元;惠州白鹭湖度假店更低至449元。与同城全季、希尔顿欢朋等酒店处于同一价位区间(300-500元),喜来登彻底失去了其“高端”的标签。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用户吐槽如潮水般涌来:“重庆喜来登如同暴发户破产后的居所,墙面斑驳,电梯发出刺耳的吱呀声,500元勉强值回票价,却毫无奢华感可言。” 镇江喜来登的评价更甚,“垂垂老矣”的形容词恰如其分:房门关不严、早餐高峰期如同战场般混乱,仿佛让人穿越回十五年前。
展开剩余78%二、业主撤退:地标酒店集体消失
当业主们纷纷用实际行动表达不满,喜来登的名字开始从城市天际线上加速消退。湖北宜昌一座原计划于2026年交付,高达150米的地标性喜来登酒店,今年7月突然从政府规划文件中消失,248间客房的宏伟蓝图最终沦为废纸。上海虹口三至喜来登去年以16.4亿元的价格被拍卖,新业主接手后立即摘掉了喜来登的招牌,改名为“三至酒店”。澳门金沙中国则更为果断,直接拆除了全球最大的喜来登酒店(2700间客房)的金色招牌,将其替换为自家“伦敦人”品牌。温州喜来登业主的亏损数据更是赤裸裸地展现了残酷的现实:2024年,温州喜来登营收6068万元,净亏损却高达2473万元,亏损率接近50%;截至今年6月,业主公司温州锦绣的净资产已亏损至负1.5亿元,挂牌出售48%的股权也无人问津。
三、定位迷失:万豪航母上的边缘人
2016年万豪国际收购喜达屋酒店及度假酒店集团时,业界最担忧的情况最终成真:在万豪旗下30多个品牌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喜来登彻底迷失了方向。它既无法跻身奢华酒店阵营(丽思卡尔顿、瑞吉等),也无法紧跟潮流趋势(W酒店、艾迪逊酒店等),甚至连商务客源都被万豪旗下万怡酒店和JW万豪酒店抢占。万豪曾试图通过2018年推出的“喜来登转型计划”挽救局面,要求业主投资翻新酒店,然而70%的业主拒绝了这一方案。一位万豪高管无奈地承认:“业主们早就听腻了翻新酒店的‘画饼’,根本不相信这能带来溢价。” 海外媒体精准地指出喜来登的核心问题在于“讲不出明确的故事”。当年轻一代消费者在在线旅游平台上根据评分排序选择酒店,并为亚朵酒店提供的免费洗衣服务买单时,喜来登仍在依靠“五星级标准”来包装其老旧的电梯和发霉的毛巾。
四、卫生问题:黑榜常客毁掉金字招牌
酒店扩张速度远超其品控能力,最终导致灾难性后果。2020年,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进行暗访,直接将三家喜来登酒店列入黑名单:海口喜来登酒店被摘星,成都和贵阳喜来登酒店则被限期整改。这是喜来登第四次登上黑名单,创下了外资酒店品牌的最差纪录。卫生丑闻早已成为喜来登的顽疾:2018年南昌喜来登酒店用抹布擦拭杯子被罚;2019年深圳喜来登酒店因杯具存放问题被曝光;福州喜来登酒店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长沙喜来登酒店泳池水质超标……诸如此类的负面评价在在线旅游平台上铺天盖地:“地毯粘脚”、“浴室发现毛发”、“床单有血渍”等,不一而足。同时,人才断层也加剧了危机。2015年至2019年,喜来登在中国大陆的门店数量从67家增加到近百家,导致管理人才库被掏空,业主抱怨道:“为了填补岗位,不得不破格提拔员工,结果一些服务员甚至连铺床都不会。”
五、本土围剿:性价比战争的败局
当喜来登在西北等城市将房价压至500元以下时,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已从“奢华”降级为“老旧的商务酒店”。与此同时,本土酒店品牌则利用精准的市场策略对其展开猛烈攻击:亚朵酒店以400元左右的价格提供智能客房控制系统和免费洗衣服务;桔子水晶酒店以450元左右的价格提供丝涟床垫和手冲咖啡;全季酒店则凭借其极简的设计风格吸引年轻的商务旅客。业主们进行了一番成本核算:翻新一家老旧的喜来登酒店需要上亿资金,而摘掉喜来登招牌,更换为本土酒店品牌,成本则能降低60%,还能获得酒店管理的自主权。深圳大梅沙京基喜来登酒店果断改挂洲际酒店的招牌,成为了行业的风向标。
六、会员缩水:忠诚度沦为“刷房晚”
万豪国际集团CEO去年的一番话揭开了遮羞布:“中国客人提前三天预订酒店,创下全球最短纪录。”预订窗口的缩短,反映出酒店会员体系价值的崩塌。曾经象征着升房和酒廊特权的白金卡会员,如今被员工戏称为“要饭白”:“高等级会员像讨饭一样,天天要求升级房间和免费早餐,不满足他们的要求就投诉。”海南嘉佩乐酒店事件中,酒店声明被批评为“傲慢甩锅”,进一步加速了会员的流失。大厂差旅预算的缩减更是雪上加霜:蚂蚁集团严格控制员工出差费用;字节跳动实施“超标越多报销越少”的政策;外资药企则采用“钓鱼执法”的方式来查处酒店消费。原本支撑五星级酒店营收的商务旅客,纷纷转向全季、亚朵等性价比更高的酒店。
七、最后的体面:五星酒店摆摊卖盒饭
当宴会收入暴跌、商务旅客订单锐减时,外资酒店被迫“接地气”。天津丽思卡尔顿酒店推出移动汉堡车,售价58元一个牛肉饼;多地喜来登酒店加入“剩菜盲盒”的行列,以29.9元的价格甩卖当日剩余餐食。2024年,全国共有59家酒店挂牌出售,其中31家的标价低于5000万元,这些酒店曾经都是外资高星级酒店。当金色招牌变成烫手山芋,这场持续四十年的外资酒店神话,最终迎来了梦醒时分。
"
发布于:四川省融胜配资-低息配资炒股网-股市杠杆操作-配资炒股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