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舰三型舰载机成功完成弹射与着舰训练后,外界的关注焦点已转向004型航母项目——该项目在2025年已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据透露,004型航母将配置4条前后分布的电磁弹射轨道,可使战机出动率提升30%;
外媒甚至预估其排水量可达12万吨,未来将搭载歼-35、歼-15T、空警-600等先进舰载机,机型数量或达70-100架。
此外,004型航母采用“一南一北同时开工”的模式:大连造船厂负责北方舰体建造,上海江南造船厂承担南方舰体建造。
外媒预估004型航母排水量11-12万吨、采用核动力,并非毫无依据。
从卫星影像来看,004型航母的水线宽度(舰体接触水面部分的宽度)达42米,而美国福特号航母仅为40米——仅宽出的2米。
结合吨位与舰体宽度的比例关系,可合理推测其排水量会超过福特号(10万吨),达到11-12万吨。舰体更大,自然能搭载更多战机。
至于核动力的判断,核心依据是004型航母“无烟囱”设计,且舰岛明显后移。舰岛后移能让甲板前部空间更宽敞,方便战机从机库调运、掉头或起降。
而无烟囱是核动力航母的典型特征——常规动力航母需通过烟囱排出废气,核动力则无需这一设计。
此外,根据预测004型航母配备4条电磁弹射器:斜角甲板2条、主甲板2条,要实现4条弹射器的高效调度,必须有更充裕的甲板空间,这也与舰岛后移的设计逻辑一致。
关于“南北同时开工”的可能性,军事专家认为非常高。大连造船厂有建造航母的经验,江南造船厂更是福建舰的建造方,两家船厂都具备成熟的技术团队、人才储备与供应链体系。
采用同一设计标准同时建造两艘,既能降低成本(如共享模具、简化采购流程),又能加快项目进度,符合中国航母发展“稳步快进”的节奏。
按目前进度预估,004型航母可能在2027-2028年下水,参考福建舰“下水后约1年多海试即可成军”的周期,2030年正式成军的可能性很大。
届时,其对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部署将形成显著威慑。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歼-50战机虽未官宣,但已多次被民众目击——无论是停在跑道还是飞行状态,都传递出关键信息:此次亮相的歼-50已拆除空速管。
今年年初歼-50首次曝光时,仍装有空速管(空速管是战机测试阶段用于测量空气压力、修正飞行参数的关键部件);时隔9个月拆除空速管,意味着其研发测试已基本完成,即将进入量产或小批量列装阶段。
歼-50的进展与004型航母密切相关——舰载机与航母必须“适配协同”,不能各自为战。
美国福特号至今无法弹射F-35C,核心就是设计时未考虑F-35C的电力需求、重量参数等,导致供电配比、弹射功率无法匹配。
而中国采用“航母与舰载机同步研发”的模式,004型航母的设计必然会适配未来的主力舰载机,因此歼-50极有可能成为004型航母的标配舰载机。
除了004型航母,2030年前后还有一件大事值得关注——轰-20战略轰炸机是否会问世。
央视近期报道中提及轰-6系列机型及“后续机型”,并暗示“值得期待”,这一表述被认为是轰-20即将亮相的信号。
对美军而言,轰-20若服役,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挑战——其可重复使用特性,能降低战术威慑部署的成本与时间,大幅提升中国的远程打击能力。
从战略轰炸机的核心定位来看,它需具备“攻击敌方本土”的能力,才能形成有效威慑。以美国为潜在目标,轰-20需满足两大核心条件:
一是航程足够远,至少达到1万公里(即便无法直接覆盖美国本土,结合空中加油与导弹射程,也能实现对美本土的打击);
二是突防能力强,要么像俄罗斯图-95(“白天鹅”)那样以超音速突破,要么像美国B-2那样靠隐身性规避探测——从中国军工技术路线来看,轰-20大概率会兼顾“超音速+隐身”双重优势,实现更高效的突防。
此外,93阅兵中曾亮相“惊雷”空射型洲际核导弹,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战略轰炸机的研发进度——导弹需有载机才能发挥作用。
“惊雷”导弹的出现,意味着配套的空中平台(无论是轰-20还是大型无人机)已处于即将亮相的阶段,不可能出现“有弹无载机”的情况。因此,结合导弹与载机的研发节奏,轰-20在2030年前后问世的可能性极高。
轰-20的服役,将补全中国“三位一体”核威慑体系的空中短板(另外两维为陆基洲际导弹、海基潜射导弹),使中国的战略威慑能力实现质的飞跃,进一步重塑全球战略平衡。
融胜配资-低息配资炒股网-股市杠杆操作-配资炒股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