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3.3%。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际经贸秩序遭受重创的背景下,我国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模式正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科创实力稳步增强
DeepSeek大模型火热出圈、智能机器人亮相春晚舞台和马拉松赛场、大型水陆两栖灭火飞机AG600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与生产许可证、“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领跑全球、“东方超环”核聚变实验装置刷新世界纪录……今年以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加快,我国正稳步走向世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前沿。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介绍,随着各地继续加大创新投入,我国研发(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已接近2.7%,超过欧盟平均水平,接近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据统计,前5个月,我国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接近500万件,增长12.8%。
科技成果转化规模不断壮大。上半年,全国共登记技术合同近41万件,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推进,截至6月底,我国已建成3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41家中试平台纳入重点培育库,为成果产业化提供了坚实支撑。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中国式创新生态加速形成。中国企业积极打造并深度融入开源生态,促进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双向赋能”。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部支持124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
“我国科技创新实力日益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人员队伍,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到26个、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全球创新中心总干事、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副理事长赵刚认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决胜未来的重大战略抉择。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随着创新动能持续释放,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发展方式深入转变,经济向“新”向“绿”的特征愈发鲜明。
新兴产业茁壮成长是最直观的体现。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8.6%。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科技前沿领域实现突破,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不断显现。前5个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2%,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增长26.8%。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为转型注入新动能。我国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左右。前5个月,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1.4%。
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彰显高质量发展成色。各地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上半年,“新三样”产品保持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6.2%、53.3%、18.2%。
传统产业在我国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在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支持下,各地传统产业更新改造步伐加快。赵刚认为,“两重”“两新”政策对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着深远意义。政策深入实施,将有效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发和应用,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新型劳动对象和新型劳动资料不断涌现,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金融“双向奔赴”
金融资本是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发展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前不久,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近日,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以26.17亿元完成首轮募集。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介绍,该基金70%的资金将投资于早期硬科技项目,服务“从0到1”的原始创新;30%的资金将投资于成长类项目,助推技术“从1到10”的熟化应用。当前科技创新正由复杂向超复杂、中周期向长周期、线性创新向网络创新、单点突破向体系突破等方向演进。这就要求市场供给多种要素共同形成科技创新生态,以应对创新的复杂性交互关系。
随着相关政策持续加力,科技金融服务不断升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曹媛媛介绍,今年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两项增量措施,一是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二是建立债券市场的“科技板”,从信贷、债券、股权等多方面推动科技金融体制构建,目前政策实施已取得良好成效。
截至今年5月末,银行和企业签订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金额达1.7万亿元,是去年末的1.9倍。发放贷款余额6140亿元,累计支持1.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首贷,为3983个重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搭建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汇聚了38.1万家优质企业、3090家金融机构、800余项金融产品。联合150多家头部金融机构,支持早期硬科技项目、先进制造业集群企业等融资5400亿元。
在各方协同努力下,我国科技金融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搭建完成,多元金融体系初步形成。科技与金融的“双向奔赴”,正为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动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融胜配资-低息配资炒股网-股市杠杆操作-配资炒股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